您现在的位置:达州市水务局 > 县区水利
【校长谈节水】落实节水行动,争当节水标杆
时间:2025-04-17 09:55:40 来源: 点击:次【打印

​宣汉中学蒲江学校校长  杨厚春

宣汉中学蒲江学校位于宣汉县城西华大道,总占地面积约95亩,在校生4200余人,其中住校生260余人,教职工230余人。近年来,学校认真践行习近平治水新思路,坚持教书育人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水润教育”校园节水行动,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建章立制,构建“节水”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书记、校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节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水办公室,负责全校节水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和检查节水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已召开4次节水工作专题会议,重点解决了校园管网漏损率偏高、绿化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学生浴室智能控水系统改造以及节水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等问题。例如,通过升级供水管网监测系统,漏损率从15%降至5%;推广微喷灌技术后,绿化用水量减少30%;浴室安装智能水卡系统实现人均用水量下降25%;同时制定《校园节水管理办法》,将节水教育纳入学生社团活动年度计划。

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建立科学完整的组织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完善了《学校用水管理办法》,制定了《节约用水岗位责任制》《学校节水管理制度》《学校室内外公共区域用水管理办法》《校园用水巡回检查制度》《学生日常用水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把节水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轨道一体推进。同时,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在各班级设立“节水监督岗”,由学生干部轮值担任节水监督员,定期开展用水巡查、记录异常情况并参与月度节水评比,将监督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形成“人人参与、动态管理”的长效监督机制。

完善节水奖励制度。建立完善《节水奖惩办法》,细化评估指标,定期监测用水量、节水设施使用率等,公布节水成果,提高节水数据监测利用率。对节水表现突出的班级、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如颁发“节水之星”奖章30个、授予20个班“节水先进班级”称号等。

二、宣教并举,树立“节水”意识。

将节水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节水知识走进课堂,初二(3)班学生学习《水资源分布》章节,地理老师组织学生计算四川省人均水资源量,对比全球缺水地区数据,制作“家庭用水审计表”,学生发现自家每月冲厕用水占比超40%,由此提出“马桶水箱放置矿泉水瓶”的节水妙招。举办节水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为师生传授专业的节水知识。让师生在参与中增长节水知识,真正做到将节水理念“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树立正确的节水观念。

扎实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制作节水板报、宣传画和标语,在校园宣传栏、水龙头旁等显眼位置张贴节水标识等,以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师生参与节水的热情,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使校园充满浓厚的节水氛围。初三(1)班王福来用淘米水浇花、洗脸水拖地,获评“节水先锋”。初一(2)班张欣茹同学设计标语“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被印制在全校水龙头旁,每月减少用水量约5吨。

开展节水校园文化建设。成立节水文化社团,该社团2024年拍摄的短片《消失的水龙头》,通过奇幻剧情揭示浪费后果,抖音播放量破10万次,将节水理念融入校训、校风等校园文化元素中。设置校园节水积分卡,学生凭“节水行为记录卡”(如举报漏水点、创意节水方案)兑换绿植,2023年累计发放1200盆。还开展节水知识竞赛、节水主题演讲等,树立节水光荣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节水意识。

三、多点发力,落实“节水”举措

加大节水设施改造。2023年以来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对校园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采用分路控制,强化水平衡测试,消除“跑冒滴漏”现象,提高管理和监测用水成效。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积极推广使用安装节水马桶、感应式冲水设备、节水龙头等,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全校学生寝室全部安装节水马桶,公共区域安装节水龙头。

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将雨水收集用于绿化灌溉、冲洗厕所等,提高重复利用率,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开展节水实践活动。开展节水知识竞赛、节水创意比赛,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设计出节约用水的创新方案或发明。优秀作品在全校展示,并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2025级向恋同学设计《WAER DAY》节水作品获得市一等奖。节水器具的创新,实验室改用“脚踏式冲洗阀”,单次用水量从500ml降至200ml。教师办公室安装“泡茶废水收集箱”,用于擦拭讲台,年节水超2吨。

通过系列措施,实现学校师生节水参与率达100%,同期能耗下降10%,“爱水、惜水、节水”风尚形成。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水润教育”的办学理念,完善节水机制,强化节水宣传,严格节水管理,巩固节水成效,守护生命之水。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制止浪费,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环境,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