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强治理 携手护碧水
时间:2019-11-12 00:00:00 来源: 点击:次【打印

——万源市有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达州万源市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后河、中河是其境内的两大重要河流。后河穿万源城区而过,属渠江二级支流,流经万源市皮窝乡、官渡镇、太平镇等八个乡镇,境内主河道长约104.3公里,万源人亲切地称其为“母亲河”。中河万源段又名龙潭河,自重庆城口县流入万源市堰塘乡,在流经万源境内的堰塘乡、旧院镇、固军乡等六个乡镇后,进入宣汉县石铁乡。近年来,万源市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以实现境内流域“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强力推进境内后河、中河流域环境治理,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


一是建立健全河湖长体系。2017年,万源市建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河长制办公室,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河长体系,全面管理、督查区域内河库水环境。为推进河长制工作,创立了“四个一”总体要求,定期发布《河长制工作报告》。“四个一”,即建立一套市、乡、村、组四级河长、河段长、沟长、巡河员管理体系;完善一本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台账;健全一套巡河制度、考核制度,将发现问题、交办问题、督办问题、反馈结果形成闭合式管理;解决河道管理中污染严重、四乱现象突出、水源保护区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在“四个一”总要求下,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河长的安排部署履职尽责,分级管理,实现了对全市河湖管理全覆盖。同时,积极加强对河长制的宣传,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河湖管理。

二是“对症下药”解决五大问题。河道非法采砂、沿岸砂石加工是万源地区河流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根治顽疾,相关部门联合乡镇,通过“两断三清”,阻断运输车辆、设施设备进场道等方式全面关停沿岸砂石场,并不断强化日常监管,防止其“死灰复燃”。针对河流沿线部分禁养区仍旧存在养殖禽畜的现象,按照“乡镇负责、部门指导”的原则,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限期依法关闭或迁养;不在禁养区但环保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要求限期整改。为解决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问题,万源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并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完善污水处理厂及相关管网设施。为解决河道垃圾和漂浮物问题,万源沿河各乡镇采取增设波形防护栏、合理布局新建垃圾收集池等措施,减轻河道垃圾污染。为实现河道垃圾标本兼治,沿河各乡镇还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以期提升其环保素质。

三是建立跨区域联控联防机制。水源保护,必须上下游携手同心、共治共管。为保护好境内河流水环境,万源市先后在2018年11月、2019年4月召开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作协调会,与巴中市通江县、平昌县相关负责人就共同保护流域环境达成协议。建立了跨界水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健全了水环境预警制度,定期开展流域水环境风险排查,交流河长制工作开展经验,共同研究解决河流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区域共建、成果共享、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平等互利、友好互助”的基础上,万源与通江县、平昌县等地,充分利用河长制的统筹协调平台,以政府为主体,进一步完善跨界河流的联防联控措施,合力助推跨界河流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如今走在万源后河中河岸边,青草茵茵,清流潺潺,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绿色万源、生态万源正逐步变成现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