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强攻关 污染防治显成效
时间:2019-10-21 00:00:00 来源: 点击:次【打印

​——大竹县铜钹河河长制工作见成效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达州市有力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河长制从“有名”转为“有实”,河湖治理从“没人管”’向“有人管”坚实迈进。达州市大竹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有力开展铜钵河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突出重点抓关键

(一)组织保障是关键。坚持党政领导负责制,按照市、县安排部署,铜钵河大竹县段挂包给3名县级领导、18名乡镇主要领导、59名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在铜钵河流域内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同时,统筹县检察院、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畜牧等部门执法力量,积极探索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分头治水”向“联合治水”转变。

(二)制度保障是关键。出台了《大竹县河(段)长巡河制度(试行)》,以问题为导向,严格落实巡河制度,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巡河护河4000余次,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200余个。纪委监委参与巡河问河,对于不能如期落实的工作任务,同步跟进问责。

(三)资金保障是关键。预算100余万元用于铜钵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安排1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铜钵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的编制。县财政给各县级河库长分别拿出50万元用于解决河长制中的实际工作问题。每年预算20万元,用于解决各乡镇(街道)河长制工作经费。每年预算每个乡镇(街道)10万元,用于推动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落实。投入49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3000万元,用于垃圾中转站建设;投入2000万元,用于畜禽养殖拆迁;投入13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约1.1亿元。

二、科学统筹强建设

(一)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观音、永胜、安吉三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均已正常运行;正在调试双溪、新生、白坝、蒲包四个乡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已建成各乡镇简易管网,铜钵河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达100%,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彻底扭转,水质将进一步稳定。

(二)加强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石桥、观音、永胜、安吉、新生、白坝、蒲包七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目前除白坝外均已交付使用。双溪因为兴建土地滩水库,场镇将整体搬迁,目前无建设计划,待迁新址再建。

(三)加强畜禽养殖整治。禁养区83家养殖场已全部拆除,非禁养区养殖场整治178家按照“两分离、三配套、一消纳”完成整改。铜钵河养殖污染整治率达100%。

(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对安吉乡东灵村等35个村庄(社区)的饮用水源、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实施方案已完成编制,正在开展施工设计、概算等工作,力争明年底完工。届时,铜钵河大竹段沿线环境、水质将进一步提升。

三、试点创新求突破

(一)开现场会,合力治污。县、乡级河长采用一边走、一边看,一边问、一边答的模式,不仅可以学习先进,还可以帮助后进,集众智,聚群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攻坚克难,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

(二)齐抓共管,联防联治。铜钵河在大竹与梁平,既有上下游,又有左右岸。按照《铜钵河(波漩河)水环境区域联动共治协议》,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目前已举行两届,今年将由梁平主办。双方本着务实的态度,以联防共治机制,环保安全及污染事件处置联动机制、联合监管执法机制、联合监测和预警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工作会商和交流机制、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筑牢联动工作基础,共同促进流域治理工作。

四、强化督察促落实

(一)加强督导,落实责任。每个污染源明确具体责任人,对污染源采取零容忍态度,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对于已整治的污染源,开展回头看,防范其死灰复燃。

(二)提示约谈,压实责任。制发了《大竹县河长制工作提示约谈通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告知,督促提示对象及时开展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对未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通过告诫谈话,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相关程序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通报对象为责任乡镇(街道)或有关责任单位。约谈及通报情况纳入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需实施问责的,由县总河长办公室提出问责建议,经县第一总河长、总河长批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送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问责。通过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为纵深推进河长制提供制度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