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时间:2020-01-20 00:00:00 来源: 点击:次【打印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民生实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条件。达州市存在水资源时空分不均、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部分县(市、区)农村缺水和水质安全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通过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2019年达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怎样保障的呢?

一、加大投入,强力整治,切实增强农村群众获得感

2019年,达州市各级水务部门以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一是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为契机,对全市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进行了精准摸排,锁定111335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达标问题,逐户制定整改工作台账,因地制宜采取整改措施,在20199月底全面完成了整改工作。二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9年全市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3.12亿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758处,分散供水工程1386处,新增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4.77万人,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三聚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问题,会同环保部门全面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通过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进一步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2019年共监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65个,达标237个,水质达标率达96.2%,较往年大幅度提升。以上举措,确保了达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多措并举,保障水质,确保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2019年,达州市农村供水工程通过更换老旧供水管网、增添净水设施设备、规范使用消毒药品等措施,不断改善农村供水水质。同时,所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较为严格的定期检测制度,加强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三、集中、分散供水相结合,破解偏远吊脚户饮水难题

达州市以山区丘陵地貌为主,受地形限制,部分县全域集中供水目标难以实现。为此,达州市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按照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供水工程与分散供水工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对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或场镇近郊地区,充分利用优质水源,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或依托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采取管网延伸、改造升级、增效扩容等方式予以解决;对居住分散的偏远吊脚户、高山户,采取打井、建窖等方式予以解决。

四、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确保饮水工程良性持久运行

2019年,达州市在工程管理的重心上,重点落实了三个责任(即: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运行管理单位的管理责任),健全了三项制度(即: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为工程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目前,达州市正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装计量设施、水价核定、水费收缴以及水费收支公示等措施,充分保障维修养护资金,并调动受益群众参与运行管护监督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工程持久运行,发挥良好效益,全力保障达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的三好工程。

五、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水务部门通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一是补足了广大农村地区饮水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切实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二是实现了一改带三改的目标,即通过饮水条件的改善,带动了农村群众改厕、改厨、改变居住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三是一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鼓励和支持受益农村参与用水管理,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主体作用,逐步做到群众的矛盾更多地靠群众自我化解、群众的风险更多地靠群众自我防范,有力促进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