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江县深学细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水润开江、水美开江、水富开江”目标,以深化河湖长制为抓手,聚焦河湖管理保护“六大任务”,不断深化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高位推进河湖水环境保护,全力加快建设幸福河湖。目前,全县7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其中4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三个100%”。
一是坚持“以责夯基”,河湖长制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推行“一张图”管河。全面完成省河湖长制信息平台“一张图”调整,设置县乡村三级河长256名,实现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人抓、都有人管,水域管理全覆盖、无盲区。严格实行“清单式”治河。全域开展河流健康调查评价,全面摸清河流的水文、水质、环境、堤防等基本现状及综合治理需求,编制完成全县7条主要河流“一河一策”管理方案,逐一落实治理措施,形成河长制工作清单,河湖治理科学化水平得到有效保障。逗硬执行“常态化”巡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坚持县级河长一月一巡、乡级河长一周一巡、村级河长一日一巡,并通过“河长通”APP实现“查、认、改、罚”闭环管理,做到及时发现、迅速督促整改问题。
二是坚持“以严促治”,河湖监督管理全面加强。动真碰硬强化河流生态流量监管。立足开江实际,编制全县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统筹兼顾、合理配置水资源。建立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监管机制,编制完成并严格落实5个水电站“一站一策”方案,深入开展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专项整治,严格常态化监管,切实保障河湖断面生态流量达标。动真碰硬深化专项整治。始终以零容忍、出重拳的态度,纵深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河流固体废弃物、入河排污口、河道采砂“四大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清四乱”行动,目前,全县排查出的100余个河湖“四乱”问题已全部销号,县内违法侵占河道、非法采砂以及乱占滥用河湖岸线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动真碰硬开展联合执法。始终保持联合执法常态,对非法排污、采砂、捕捞、侵占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坚决做到严查彻查,坚决形成违法必究、犯法必惩的强大震慑。
三是坚持“以基固本”,河湖生态工程纵深推进。狠抓河湖生态治理修复。因地制宜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据初步统计,“十一五”以来,开江县加快推进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为重点的河道系统治理,先后对新宁河、明月江(白岩河)、新盛河和南河等4条主要河流19个场镇重要河段实施了防洪治理工程,全县完成综合治理河长90公里、新建堤防护岸48.16公里、加固整治堤防2.85公里,已治理河道防洪标准普遍提高为10年一遇,特别是开江主城区提高为20年一遇,有效保护了沿河场镇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带动了相关场镇房地产、产业园、旅游、饮食等发展,加快了场镇的配套建设,完善了场镇功能,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狠抓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全县原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市场化运营,城区自来水厂改造和管网提升全面完成,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升级工程大力推进,新建污水主干管3公里。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609个,生活垃圾中转站22个。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5%,乡镇生活垃圾转运处置覆盖率达98%以上。狠抓跨区域联防联控。全面落实生态共治理念,主动与周边区县共建联防联控机制,与梁平区签订《新盛河管理保护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书》,与开州区签订《南河管理保护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书》,进一步建立健全月巡察、月通报、月联席的工作机制,共同开展川渝跨界河流“治三排”专项行动,全面形成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同治理的格局。
四是坚持“以知促行”,护水治水意识全面增强。搭建宣教“信息化”平台。运用互联网,搭建“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河长制APP”等信息化载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鼓励引导民间环保组织,定期对水库、渠道、塘坝管理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多方参与、共治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注重宣教“示范化”引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全民护水、节水宣传教育,扎实开展选拔优秀河湖卫士、“河小青”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挖掘、培育典型经验,选树一批、带动一方、辐射一片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显现。强化宣教“全域化”开展。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纵深推进河长制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党校、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七进”活动,全覆盖讲好河湖故事、普及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社会爱水、节水、保水意识。